要衡量一个保姆好不好,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马兰英称得上一个好保姆,时间是最好的证明——从2000年开始做钟点工,她在每一位雇主那里都是一做很多年,除了雇主搬家,从来没有“干着干着不干了”的情况。
?
雇主小曼妈妈接受采访时说,遇到马阿姨觉得特别幸运,因为她完全像带自己的孙女一样照看小曼。但马阿姨却觉得自己运气好,从业17年,她一共服务了10来户人家,每一家都对她很好。现在的她,工作日的白天帮忙带小曼,其余的时间还是会抽空去做钟点工,都是这些年积累的老雇主,比如周末服务的一家,还是她2000年做第一份钟点工时的雇主。
?
一位好保姆应有的素养,能想到的终究是认真、专业那么几条,只是放到现实中,这想到和做到之间,有诸多不容易。
?
?在行为上,无论多么熟络都保持分寸
?
马兰英的微信头像照
?
马兰英的微信头像是她和一个小女孩的合照,照片中的俩人头挨着头,露出一脸灿烂。本以为是马阿姨和孙女的照片,采访时发现是她照看的小女孩小曼。
?
和马阿姨约采访时间,有一个小细节。当时已经和她服务的雇主打过招呼,但临到要确定具体时间,她表示还要再和女主人沟通一下,女主人应允后,她才和记者正式约定了时间。
?
按照约定的时间到小曼家,马阿姨笑容满面地开门,她戴着金耳环,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项链,略微染了头发,怎么看都像是来沪帮小辈带孩子的长辈。
?
小曼和小曼的妈妈都在家里,在餐桌前坐下时,虽然有位置,但马阿姨找来一张略低的椅子坐在桌角,并不知道是为了方便照顾在一旁看iPad的孩子,还是有意让小曼妈妈和记者先聊。
?
大人在说话,小曼在一旁听英文、画画,马阿姨不时地看一眼小曼,小曼有任何的提问,她总在第一时间回应。在接受采访的近两个小时中,小曼对妈妈说了两次“我爱你”,对马阿姨说了三次。
?
在情感上,像长辈一样考虑问题
?
小曼妈妈由衷地觉得马阿姨对小曼好。她通过中介找保姆时,要求只有一句笼统的“能对孩子好”。如今两年多过去了,小曼妈妈觉得马阿姨不仅对孩子好,还像家里的长辈一样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。
?
小曼的父母平时都正常上下班,所以对马阿姨的要求是早上8点前能到家,但马阿姨总是会提早从家里出发,骑单程40分钟的电瓶车到达小曼家时,通常是7点45分。
?
家里人对马阿姨的要求是带娃,没有余力不用做家务,但马阿姨却一刻也不闲着,总是利用小曼午睡的时间,把家务都一并做了。
?
马阿姨早上到小曼家的第一件事是做早饭,帮孩子穿戴洗漱料理完毕,就带着孩子去户外玩。在马阿姨看来,现在的孩子太喜欢屏幕,要多亲近大自然,多找机会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。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,会去附近的公园,或是博物馆。等带了小曼回家,在她做饭时,会让小曼看一会儿动画片,但也很有原则,通常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。连小曼的外婆也说,马阿姨是像家人一样在照顾这个家。
?
在大人说话的间隙,马阿姨提醒小曼喝水,打开新买的恒温水杯,小曼奶声奶气地问:“马阿姨,你有这样的水杯吗?”马阿姨刚说没有,小曼接着就说:“那我长大了挣钱给你买一个。”马阿姨脸上笑开了花,小曼妈妈则说:“小孩子最知道谁对她好。”
?
?
马阿姨在家带小曼时,小曼每说一句,马阿姨都会有回应。 ? 谢飞君摄
?
小曼妈妈对马阿姨的好娓娓道来。一旁的马阿姨有点不好意思:“哪有那么好,是这个孩子讨人喜欢。”但小曼妈妈坚持,马阿姨像亲人一样为他们考虑,真的很难得。
?
有一阵,马阿姨骑电瓶车摔伤了腿,小曼爸爸、妈妈很着急,觉得马阿姨需要休养一阵,正一筹莫展,马阿姨却说自己可以克服,小曼妈妈至今记得她说的那句“你们年轻人忙,请假不方便,我可以坚持的。”
?
也因此,小曼和马阿姨建立了亲人一样的亲密感,现在小曼爸妈偶尔有事不在家,马阿姨来陪她过夜,她也很愿意,对此,小曼妈妈最震惊,因为小曼入睡前一直是除了妈妈谁都不要的。
?
专业就是将心比心,好好做都有回馈
?
从专业角度而言,马阿姨并没有接受很特殊的培训,她的老家在重庆,上个世纪80年代到上海打工,在郊区的一个养鸡场干了十多年,后来企业倒闭,觉得自己并无一技之长的她决定去当钟点工。
?
在带小曼之前,她在上一位雇主家做了6年。结识也很偶然。有一处新房要做钟点保洁,因为价格不高,几个阿姨都不愿意去,马阿姨正好闲着没事,就接了这活。
?
开门的是一对年轻人,马阿姨觉得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,想着“小年轻工作忙,不会做家务”,就打扫得特别认真,还专门交代了一些保持清洁的要点。结果小年轻说需要长久做下去。就这样,马阿姨每周都会去打扫几次,一路看着这对年轻人从恋爱到结婚生子,她自己也从最初的钟点工变成了帮忙带孩子的保姆。直到两年多前,这对小夫妻在浦东买了别墅搬去新家,家人都住在闵行的马阿姨,才没有答应小夫妇和他们一起去浦东的请求。后来,因为不习惯新的保姆,他们又跟马阿姨商量,能不能从闵行搬去浦东,并承诺会帮马阿姨的先生也在浦东找一份工作。考虑到在上海读书的女儿要回家,马阿姨还是婉拒了。但即便如此,这对小夫妻如今还是会带着孩子定期去看马阿姨,一起吃饭。
?
每天早上马阿姨都会带小曼到户外活动。
?
马阿姨做得最久的一份工,已经做了17年。那是2000年马阿姨接的第一份钟点工,雇主比马阿姨大7岁,这么多年相处下来,已经像自家大姐一样彼此贴心。别人叫钟点工都是规定时间上门服务,但马阿姨的雇主知道马阿姨在帮人带孩子,都是让她“什么时间有空就来”。
?
老雇主们的举动让马阿姨觉得很温暖,问她有什么窍门,马阿姨说不出什么道理,只觉得将心比心才能把事情做好。
?
小曼妈妈说,她和之前的保姆聊天,保姆说自己不愿做钟点工,觉得带孩子轻松。但到了马阿姨这里,却说带孩子比做钟点工累,“不是活累,是心累。”马阿姨觉得现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孩子,所以看孩子是责任最大的事。带着这样的意识做事,问她育儿理论她或许不懂,但她的眼睛总是围着孩子转。
?
又比如,小曼爸妈都是新上海人,老人不在身边,对家务、生活并不在行,到超市买鸡蛋,他们永远只挑最贵的,但马阿姨却会拿出在养鸡场积累的知识,教小曼妈妈挑鸡蛋的要领。
?
马阿姨身边的其他保姆阿姨做广州钟点工,都把马阿姨当标杆。她做事认真,对两个孩子最常说的话是“先做人再做事”,而她的孩子也非常优秀,在老家读书,却双双考大学到了上海,如今一个孩子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读完研究生留校了,还有一个本科在读。
?
2014年,马阿姨一家在上海买了房子,房子在松江,如今对外出租,还收着一份租金。她对生活很满意,她觉得在上海这样的城市,对保姆有很大的需求,只要好好做,都会有回馈。